关注公众号,发送 【白皮书】【BP投递】等关键词,获取相关支持,更多信息和服务详见公众号

拥抱数字化转型,打造企业第二增长引擎 |科技瞭望塔+新IT思享会直播
2022 07/21

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先机,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动力源泉,更是为企业未来发展锚定制胜之道。7月21日,联想创投全新打造的元宇宙直播栏目《科技瞭望塔》联合联想《新IT思享会》推出的圆桌直播“后疫情时代,企业如何登上数字化转型快车道”正式与大家见面。节目邀请到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中国区首席战略官、联想禾木咨询发起人阿木,极狐(GitLab)创始人兼CEO、OGA联盟理事长陈冉,燃数科技创始人兼CEO 邢志峰,联想诺谛创始人胡长建,与大家共同探讨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道。

2022年的疫情反复,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社会协作方式,让众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越发感到危机,尚未进入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对转型的需求也是越来越迫切。数字革命本身就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长期改造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要想更好的抓住当下时期的机遇,加速完成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成熟的数字化转型经验就是最好的参考。

已经处于数字化转型成熟阶段的企业是怎么看待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又有什么样的经验、方法、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下为本期圆桌嘉宾精彩观点,enjoy~

嘉宾精彩观点如下

阿木:“除了我们自己改造之外,我们也在做内生外化,尤其是外化给更多正在经历数字化变革前期或者正在统一打造数字底座的企业,联想自身的经验、走过的坑,联想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我们服务的几百家客户的经验融合在一起,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陈冉:“数字化转型不是一加一大于二,需要很多时间了解企业的业务、痛点,发现问题,最终找出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小步快跑。”

邢志峰:“今天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简单地上ERP和CRM,将业务跑在软件上就是数字化。数字化的过程是持续的、动态的,始终贯穿在企业业务始终。”

胡长建:“我们的理念是共同创造一个有价值的场景,提供合适的产品技术,实现可以明确度量的价值产出,形成一种新的张力,然后必然触发下一步发展的平衡,这些是我们实践中的发现和坚持。”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

01
构建企业数字化战略
打造第二增长引擎和新的核心竞争力

阿木:在数字化课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企业要能完成信息化。信息化的改造历程对今天的大量企业依然是一个非常艰辛、非常复杂的特点,联想在九十年代末就已经上线ERP系统,到了2002年左右启动IBM PC部门并购之前就已经形成很好的信息化系统来管理企业的运营。并购之后整个推动若干年的时间,从一个中国区域型的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扩展到面向全球的统一流程、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甚至是统一所有理念和思想的一套系统。

去年开始联想进一步提出要改善我们的组织、文化,并且培养数字化人才,开始在全公司范围内鼓励和推荐大家用AI技术应用智能化的工具,进一步释放公司的降本增效和业务增长的潜力。

除了我们自己改造之外,我们也在做内生外化,尤其是外化给更多正在经历数字化变革前期或者正在统一打造数字底座的企业。联想自身的经验、走过的坑,联想在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我们服务的几百家客户的经验融合在一起,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简言之,整个历程就是从信息化打好基础,然后推动全公司的数字底座建设,进入数字化的时代积累数据、变现数据、挖掘数据,再到进一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入智能化时代,同时伴随着业务模式的进一步升级,打造自己的第二增长引擎和新的发展核心竞争力,联想的整个历程对很多企业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陈冉:极狐Gitlab是提供一个平台、一个软件、一个生态,联想在其中扮演非常好的角色。首先就是联想在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方向,而且也有非常健康的大型生态,我们期望跟联想一起走出去,在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在数字经济的平台上赋能所有企业。我们跟联想合作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黄金搭档,在技术、生态、开源领域和数字化转型领域都有生态合作的机会,大家在共同价值链、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相互赋能,帮助更多的企业成功。

邢志峰:今年公司的一个核心战略就是出海,要用整个基础能力为中国的消费品牌出海赋能,提供更多服务。我们也有看到现在非常多的数字化转型中的中小客户其实是被忽略的群体,一般的科技型公司都会服务于我们的大型客户,很多中小消费品牌企业包括零售企业、金融客户,燃数科技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技术赋能,为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好的工具和产品。

胡长建:联想诺谛致力于四个技术方向的研究:自然语言、知识图谱、自动化系统和组合式AI。我们通过这种方式组合产生差异化的AI解决方案,然后赋能我们服务的企业,助力所有组织实现卓越运营。目前我们关注三个赛道:制造业、知识密集型行业、政务服务,基于我们多语言的全球处理能力,我们可以支持出海入海的企业实现全球化布局。

02
数字化≠流程改造
方法不对只会造成更多数字化转型之“痛”

阿木:有的企业原来是做大型设备的,用到客户那里,运维成本越来越高,客户覆盖越来越多,地域也越来越多,但是把人的管理上到系统,增配更多的人,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增加更多的负担。那么换一个思路来讲,上了IoT的边缘采集系统、网关,打造数字平台,实时远程监测、运维和预测这些设备的运行状态,没有发生问题的时候就能够预警,提前进行维护,实际上这就改变一种维护和管理自己设备的方法。从而让整个课题得到解决。

陈冉:需求的搜集、项目的管理、代码的开发、测试、交付、运营、服务,整体就是一个闭环,闭环一旦形成就可以支撑业务创新。今年我们面临很多传统企业,包括畜牧、农业、制造,确实是和数字化转型目标有一定距离,但每个企业都要降本增效,怎么降?就要基于一个方法论和一个中台,数字化转型才能继续。很多企业告诉我们数字化怎么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加一大于二,需要很多时间贴近业务场景,了解你的业务,了解你的痛点,发现你的问题,最终告诉你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小步快跑,能够有一套通过软件迭代的中台,然后人再有一个思维上的转变,这件事情就有一个非常好的开始,也是为自己铺平道路。很多人做数字化转型就是投高速公路,绝对不是开车就跑了,需要沉下心来,可能这件事情前期是别人不认的,但未来车辆就可以跑起来了。

邢志峰:数字化转型在一家公司实践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是跟公司的具体情况有关的,今天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简单地上ERP和CRM,业务跑在软件上就是数字化。整个数字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今天运行一个方案,上了一套信息化软件,数字化就完成了。数字化的过程是持续的、动态的,始终贯穿着业务过程中的。数字化的转型和升级,客户如何通过我们更好地跟第三方平台顺畅对接,实现数据打通、信息共享,也会对企业本身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作用。我们通过了解很多中小企业客户,数字化的诉求就是能不能用更低的成本,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中国未来是有机会在一些垂直领域出现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的科技企业,更好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胡长建:数字化转型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要是归到集团IT建设的话,前面两个是旧IT,后面那个是新IT,而新旧IT转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知识。对此,我们实践中发现主要有四个挑战:大家对价值闭环的关注并不高,知识和数据挖掘的深度不够,基本上更多地是在第一类,第二类的决策信息的挖掘比较少;互联互通浪费的时间很多,知识积累的环节确实也关注的比较少,各个部门的业务都是独立的,没有统一的语言和统一的方式进行串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会存在一些新问题和新场景,需要人、机器和环境动态处理,这些工作也是正存在的挑战;最后就是全局化的决策,因为不同的业务必然需要统一安排,所以也是很大的痛点。我们就是从一个点切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达到价值链的闭环,然后实现客户价值。

03
企业智能化成熟度诊断量表
帮助企业打开转型思路

阿木:我们完成信息化和数字化之后真正的归宿是智能化,我们的框架就是智能化转型,最后想落实到AI应用和企业业务模式的彻底转型和变革。这就是由一个屋顶、四个方面构成的,四个方面围绕最终价值,形成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框架。

目前我们分为L1到L5:

L1就是单点尝试,这个时候是自发进行数字化尝试,被动地被卷入数字化的过程中,但自己并没有一个好的战略,没有达到信息化的能力。

L2就是已经完成各个部门自己的数字化战略,就是因为这个领导者突然开窍,或者空降一个有数字化思想的人,营销要数字化、供应链要数字化、客户服务能不能用更多的AI技术替代人工,这些题目一旦引进形成战略就会开始做数字化,但就会留下特别大的孤岛问题,数据资产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L3就是公司数字底座建设,这是投资量最大的时候,也是最容易退却的时候,因为投资马上见效难度很大,需要把基础架构云化,中台建设以及最终数字底座转化为业务的转化方法挖掘出来,这个过程就是最艰难的。

L4就是智能技术应用的关键时期,就是通常提到的AI技术,如何应用到各个场景中形成公司非常人机协作共生新的运作体系,我们叫做智能业务运营。

L5凤毛麟角,企业已经不再提自我转型了,主要是靠自己的数字化能力打造或者已经形成第二增长引擎,企业业务模式已经脱胎换骨发生变革。不同的成熟度,企业应该找到自己的重点。

L1重点就是把信息化问题解决,自发的行为应该进行鼓励和保护。L2应该未雨绸缪规划自己的转型战略。L3应该更加决绝地、有定力地进行数字底座投资。L4应该鼓励全公司形成AI应用和智能应用文化,不断挖掘数据价值。L5应该为行业服务、为社会输出自己的经验,而不只是让企业自己变得卓越。各个阶段都要有自己的使命和重点,数字化进程就会慢慢往前推进。

陈冉:这个模型有点像马斯洛社会价值的模型——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过程。去年我们签了很多头部企业,已经上升到L4和L5,但是大部分企业还在L3,为什么?因为能够革自己的命,实现自己的方法论和人的结合,能够真正变成一个数字平台,这个事情太难了。我们不是简单地拿着一个工具就可以跳跃到上一层,要看痛点是什么、追逐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没有联想这种体系和方法论,就是工具已经给你了,能够通过工具实现什么目标?具体怎么去做交给你自己,所以我们确实也存在这些问题,可以向联想学习方法论,我们提供一部分中台的能力,包括我们的价值观、方法论。我们第一天就有自己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愿意为这个赛道做些事情,也为更多的企业成功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邢志峰:我们目前服务的客户大部分都是L2和L3的程度,甚至还有一部分用户在L1的水平。刚才谈到数字化底座,整个投入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如果一家企业没有坚定的战略决心,实施进程会有难度。我们的做法就是帮助客户沉淀数据资产,数据资产本身就是成本,存储数据、计算数据,如果不能为业务带来结果,成本会比较大。今年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帮助客户沉淀运营策略和运营方法论,只有通过数据资产的沉淀,结合软件应用,用企业的最佳运营策略、最佳运营实践帮助客户落地,客户才有可能会为数字化底座付费。

胡长建:目前我们的客户L1到L4都有,所以需要场景的落地,对不同Level跨度做的事情就是AI+X,因为不同Level的企业实现程度也不同。我们开始设计产品的时候就是非侵入式,内部运营也可以放在已有的IT上面。前面提到四个痛点和我们的解决方案,以前更多的是做规划,比如人机沟通的实现,现在诺谛会提供知识图谱积累,管理全公司的数据、知识等资产,解决企业运营中找工具、找信息、找决策支持的问题,同时提供全局的数据、知识和规划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根据用户实际情况组合,提供真实的场景化的AI能力。

04
修炼自身优势技能
精准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阿木:联想有一个智能化转型研修院,把联想二十多年来从最初的信息化到十年前的数字化进程,再到这几年智能化的变革,整个这段实践历程提炼出来、总结出来、挖掘出来,看一看联想自身是怎么做这种转型的,我们又走过哪些弯路。有些客户的案例也是很好的、值得对外总结和推广的。要是不扎进去看企业背后付出的艰辛,数字化过程中做的一步一步动作,其实还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无论是联想自身的实践还是服务客户的案例,都是值得提炼、总结,对外更体系、更规模地输出,所以就有了智能化转型研修院。

这些年来我们产品经营的时候会给客户提供配套的咨询,联想后来开始做服务解决方案,围绕解决方案提供售前早期咨询,甚至走得特别远,能够把方案做出来。但覆盖面还是太少。一个培训课程来了十个企业,一周一个,乘以五十就是五百,这还是很小的数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广泛地把这些经验输出给社会?现在突然有了一个启发,就是推出一个视频号叫做禾木点睛。

视频号里面就是用三到五分钟,最长不超过十分钟,我们把刚才讲的这些东西充分浓缩,通过案例的方式直接在视频平台中公开传播出去,能够更快地把我们积累的经验和自身转型的体会输出出来。联想自身已经走向L5,L5使命就不能只是独善其身,必须对外输出经验、实力,总结和推广,才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陈冉:我们有OGA联盟。简单来讲,DevOps就是数字化的源引擎,所以要做这些事情一定要有生态。我们的开源生态汇聚了一百多家基于DevOps、AI Ops,所有的企业都在我们这里。我们现在首先是有一个联盟,然后有内容中心,就是把所有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内容沉淀下来,还有不同形式的讲解,希望简洁地告诉企业怎样做数字化转型。我们的代码是核心开放的,极狐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变成全球第二大的代码贡献者,同时也把中国的企业出海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我们可以把一些功能、一些特点、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汇聚到源代码里面。

邢志峰:中国企业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拥有IT能力,另一类本身以业务为主,尤其是中小企业,甚至团队里面很少有IT相关人才。燃数可以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会帮助客户进行业务和数据软件的融合,通过这种方式让客户有数字化门槛,同时通过服务大量中小客户沉淀出我们的案例库,让客户看到数字化在伙伴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能够坚定自己的数字化步伐。我们也需要这种开箱即用的SaaS服务商,让很多不具备技术能力的客户和企业享受到数字化的红利。

胡长建:现在都是短视频的年代,也是很好的学习思路。对诺谛来说,我们提供的是场景化案例,刚开始跟客户接触的时候就试图打破甲乙方的方式,尝试建立一个虚拟团队,设立共同的价值,提高我们的响应和交付能力。希望客户知道不管处于哪个Level也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解决公司运营和成本效益,我们不光是告诉客户哪些东西可做,做的时候其实成本也不一定很高。我们的理念是共同创造一个有价值的场景,提供合适的产品技术,实现可以明确度量的价值产出,形成一种新的张力,然后必然触发下一步发展的平衡,这些是我们实践中的发现和坚持。

© 2016-2023 Lenovo Capital & Incubator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38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07970号